重庆渝中2758个高清摄

来源:重庆晚报  浏览:1027次  时间:2016-01-14

    重庆市智能交通体系建设一年来,进出渝中主干道,占地面积18.54平方公里、道路通车里程136.98公里的渝中半岛上,一支由2758个高清摄像头组成的“空中交巡警”队伍,作为渝中智能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工作了整整一年。

现场:不出警也能1分半钟处置事故

驱车行驶在渝中区的嘉滨路、长滨路、两路口转盘或者渝澳大桥等交通要道时,你一定注意到了前方头顶的龙门架上有一排“麻雀”在向你频繁眨眼。这些“眨眼的麻雀”,让习惯了随意变道和强行加塞的司机苦不堪言,却也让司机们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

1月11日下午4时8分,在菜园坝立交桥下公交车站前方,一辆长安面包车与一辆出租车发生刮擦。就在长安司机还在与的哥理论“谁之责”时,一个电话打到了他的手机上:“渝B983××长安司机,这里是渝中区交巡警指挥中心!请你与的哥尽快撤离现场,不要堵塞主干道,把车辆挪至八一隧道前方临时停车区,等候民警到场处理。”

闻言,双方立马按照指令撤至临停区域。此时,距离事发仅仅1分半钟。

“就像电力监测网一样,任何一截路段出现突然短时间堵车聚集状况,交巡警指挥中心监测网上该路段就会变色报警(或绿变黄、或黄变红),值班人员就会立即精确调取该区域监控视频查证,确认后一边调度部署警力到场,一边第一时间通过车辆车主登记信息对其予以电话指令。”渝中区交巡警指挥中心民警表示,辖区通行效率较以往提高了5%,平均车速提高到22公里/小时。

纠违:石黄隧道入口月均违法降80%

来自渝中区交巡警支队数据显示:每天进出渝中半岛的车流量超过50万辆。辖区内8座过江大桥和13个隧道的进出端口,成为“常规堵点”。

“由于部分驾驶人员行车陋习难改,因此堵点加塞现象屡见不鲜。”渝中区交巡警陈兴文表示,以往,因为警力有限,光是维护秩序疏导交通都有些吃力,更难言执法查处了。但自从启动渝中智能交通建设后,加装的违法变道抓拍系统、高清摄像头成了打击整治“违法变道和加塞”的中坚有效力量。

违法变道抓拍系统,是利用路面交通标志的实线作为抓拍器的虚拟线圈,一旦有车辆碾压便会触动快门自动拍照。以石板坡长江大桥北桥头石黄隧道入口处为例:以前,当地每月变道加塞违法行为超过15000余件,如今,当地每月变道加塞违法行为下降至3000余件。无独有偶,在嘉华隧道内,变道加塞违法行为也从以前的15300余件/月,下降到如今的6900件/月。

交巡警表示,由于违法变道行为转瞬即逝,在使用变道抓拍系统前,因缺乏有效手段,使得这一交通违法行为长期游离于监管之外。

由于警力有限,民警摄像取证不能做到全区每个路段、全天24小时全覆盖。在使用智能交通系统管理后,只要在监控区域路段内,所有违法行车都会被自动记录在案,不设上限。而被抓拍的车辆违法信息,经民警人工验证确认后再录入系统。

成果路口通行力增强主干道车速提高

违法变道和强行加塞少了,主干道行车速度自然就会提高。数据显示:去年下半年以来,在石黄隧道、嘉华隧道、渝澳大桥、马家堡袁家岗路口等进出渝中的主干道上,平峰期正常车速较以往提高了10公里/时左右。

而在临江门地区,路口通行力由以前的每小时4000余辆迅速扩大到了每小时6000余辆,早晚高峰平均缩短30分钟,高峰时期车速平均提升约27%,区域出行更加畅通。

高清摄像头能识车内手机品牌

据悉,整个重庆市渝中半岛布设的这2758个“空中交巡警”,都是高清镜头和夜拍利器——当摄像头捕捉到车辆违法变道的画面,就会自动抓拍。

重庆市从渝中区交巡警智能交通指挥中心监控屏幕看到,随时调取任何一处监控影像资料放大,都能较为清晰地看到车牌号码和行车记录。比如:在石板坡立交处,有组摄像头尽管离地20米高,但图片放大后仍能清晰看到车牌;在南区路加油加气站前的摄像头离地只有5米,一眼就能看出司机有无系上安全带,图像放大后能隐约看到驾驶员手机的苹果标志。

据了解,该重庆智能交通系统在渝中半岛架设了地感线圈车辆检测器17套、微波车辆检测器149套、电子警察39套和违法停车抓拍取证系统9套。

通过这些科技设备,指挥中心平台可对GIS地图实时展现的路网状态及渝中全域90%以上的道路沿线区域交通状况进行实时宏观掌控。

此外,还在菜园坝、上清寺、中兴路、牛滴路等重要路口路段,设置了共计21套交通诱导屏,提前告知车主哪里拥堵、哪里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