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规范国歌奏唱礼仪的实施意见》,对国歌的奏唱场合、奏唱礼仪和宣传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
国歌可以在下列场合奏唱:
重要的庆典活动或者政治性公众集会开始时、正式的外交场合或者重大的国际性集会开始时、举行升旗仪式时、重大运动赛会开始或者我国运动员在国际体育赛事中获得冠军时、遇有维护祖国尊严的斗争场合、重大公益性文艺演出活动开始时以及其他重要的正式场合。
国歌不得在下列场合奏唱:
私人婚丧庆悼,舞会、联谊会等娱乐活动,商业活动,非政治性节庆活动,其他在活动性质或者气氛上不适宜的场合。
记者日前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了解到,目前法工委正在抓紧起草国歌法草案,将于今年6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初次审议。这将有助于进一步规范国歌的奏唱、使用等行为。
国歌同国旗、国徽一样,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我国分别于1990年和1991年制定了国旗法和国徽法,但至今对国歌仍未专门立法。现实生活中,国歌也未得到普遍尊重和爱护。由于缺乏法律约束,社会上存在随意使用国歌、奏唱国歌不严肃等问题。此外,国歌对青少年的教育功能发挥不充分。近年来全国两会期间,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关于制定国歌法的建议、提案,建议尽快填补立法空白。
目前虽然没有制定专门的国歌法,但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对国歌的演奏、播放和使用作了一些规范。如国旗法规定,举行升旗仪式时,在国旗升起的过程中,参加者应当面向国旗肃立致敬,并可以奏国歌或者唱国歌。广告法规定广告不得使用或者变相使用国歌,并明确了违反者相应的法律责任。
又到周一,路过小学,总能听到嘹亮的国歌响起。还记得上学时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吗?
这首歌,你我都会唱。每一句歌词,每一个音节,都那么昂扬。
这歌声,穿过82年时光变迁,至今听来仍让每个中国人热血沸腾。
同国旗、国徽一样,国歌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气质,是一个国家的象征。
它早已不只是一首歌曲。
历史的硝烟散尽,《义勇军进行曲》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苦难与奋进,成为中国精神的化身。
国歌小档案
诞生
1935年1月,上海电通影业公司拍摄抗日影片《风云儿女》,田汉为片中的主人公创作的长诗《万里长城》拟写了最后一节诗稿,即“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后来,它被作为影片的主题歌词,即《义勇军进行曲》。得知这首歌词,青年音乐家、共产党员聂耳主动要求为之谱曲。聂耳选择用军号独奏的音调,作为歌曲的前奏,听起来就像是吹响了嘹亮的进军号。
1935年5月8日,上海《申报》、《时报》刊出《义勇军进行曲》词谱。
国歌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其中第三项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未正式制定以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国歌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
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第一百三十六条明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本组文据新华社
■延伸
国歌立法 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
2003年,参加当年全国人代会的河北省代表团提出了一项引起人们关注的议案:“关于进行国歌法立法的议案”,而这来源于一位叫夏明芳的杂志社普通编辑。
他认为,国旗、国徽都有了专门的法律,国歌也应享有同等待遇,这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国家观念和爱国主义精神。俄罗斯、日本等国家已经制定颁布了国歌法。他还专门草拟了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建议稿)》,对国歌的性质、使用办法提出了详细建议。
夏明芳的建议得到了肯定和支持。按照有关规定,河北团30多位代表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最终将夏明芳的建议制成了一份正式议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