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语文考试甫一结束,各地高考作文题迅速成为社交媒体的焦点。人们如此热烈地讨论、分析,不仅因为这是一道分值最高的考题,更是希望从中寻获时代发展的号角与回响。在某种意义上,这也代表了祖国发来的询问,是一道属于全体年轻人的必答题。
2017年高考语文作文题作文题共10道,其中3道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7道由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等省市命制。这些题中,既有和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化场景,也含有对人生和生活的感触,还结合了国家战略等时事热点。大家看一看,想一想,如果你是考生,会怎样构思这些作文?
全国卷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专家解析>
★贴近生活,富有时代气息★
贴近考生、贴近现实生活,使考生感到熟悉、友好,更易产生思想情感共鸣与交流。国家热点战略“一带一路”、大众娱乐活动“广场舞”、几乎人人在用的“移动支付”等关键词,让人耳目一新,容易有表达的欲望和发挥的空间。
鼓励考生从所知所学所感出发,在对宏大话题的把握中,感性叙说,理性思辨,畅所欲言,“讲好中国故事”。本题立意空间极其广阔,不仅考虑到了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考生,也考虑到了不同考生的写作优势。
全国卷Ⅱ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4)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鲁迅)
(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专家解析>
★融古通今,传承发展文化★
要求学生不是用静态记忆来传承文化,而是合理引用,从中解读出相应的意义,使优秀传统文化在使用中焕发出新的活力。试题既让每个考生有话可写,又让优秀考生能够脱颖而出。六个名句言浅理明,贯穿其中的思想主线清晰,具有很好的亲和力,考生在理解上没有难度;而在审题立意、文体选择等方面又具有很大的开放度,便于考生发挥;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感触与思考,为命题加大了空间纵深,也为优秀作文提示了明确指向。
全国卷
III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
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专家解析>
★深邃思考,培育思辨能力★
考题以40年前恢复高考这件有着时代转折意义的事件为背景,连通了数十年的历史和学生当下的个人体验。
2017高考作文直接写“高考”,既出人意表而又在情理之中,无疑是要启发考生在宏观语境中聚焦个人经验,表达对“高考”的独特体会和理解,呈现他们的酸甜苦辣尤其是勤学奋进中的豪迈之情;另一方面,更是要带动全社会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理性探索高考的改革之路,也由此感悟古今融通和传统的继承与创新性发展等重大问题。
北京卷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1)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等都需要纽带。请以“说纽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2)2049年,我们的共和国将迎来百年华诞。届时假如请你拍摄一幅或几幅照片来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你将选择怎样的画面?
请展开想象,以“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天津卷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
我们在长辈的环绕下成长,自以为了解他们,其实每一位长辈都是一部厚书,一旦重新打开,就会读到人生的事理,读到传统的积淀,读到时代的印记,还可以读出我们自己,读出我们成长时他们的成长与成熟,读出我们和他们之间认知上的共识或分歧……十八岁的我们已经长大,今天的重读,是成年个体之间平等的心灵对话、灵魂触摸,是通往理性认知的幽径。
上海卷
预测,是指预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江苏卷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浙江卷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山东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书店开启24小时经营模式。两年来,每到深夜,当大部分顾客离去,有一些人却走进书店。他们中有喜欢夜读的市民,有自习的大学生,有外来务工人员,也有流浪者和拾荒者。书店从来不驱赶任何人,工作人员说:“有些人经常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但他们只要来看书,哪怕只看一页、只看一行,都是我们的读者;甚至有的人只是进来休息,我们也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今日下午5点,高考结束后,上游新闻将第一时间发布高考试卷和答案。请家长及考生扫描下载上游新闻APP,方便估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