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长假这几天,“城里空,村里堵”、“村里靓车多又多,看着车牌学简称”等段子也在网络上悄然兴起。在城市打拼的“三丫”、“二蛋”光鲜亮丽地开着轿车回村过年,本来以为可以不再为城市堵车而焦头烂额,谁料到春节“村堵”已经毫不夸张地摆在我们面前。原本平静的乡村公路,到处都是望不到头的汽车“长龙”,成了归家游子的别样“乡愁”。
春节“村堵”,原因无非有三。一是农村各类轿车、农用车、三轮车、电动车几乎成为标配,再加上春节大幅增加的外地车辆,致使春节期间农村道路承载压力急剧增加。二是部分乡村公路特别是村内道路过窄。由于受到农村老旧规划和资金的限制,乡村公路相对狭窄,会车困难也很不安全。三是道路监管环境和司机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农村,道路交通监管力量薄弱,更谈不上有完备的红绿灯和监控设施,在这种无人监管的环境下,很多司机乱停乱放、随意掉头、与来车互不相让“耍性子”等,春节“村堵”使这些不良习惯瞬间放大。
令人无奈的是,“村堵”并非常年都有,而只是存在于春节期间。与“村堵”相对应的,却是青壮年外出打工的“空心村”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如同面对春运一样,我们不能为了满足春节期间的车辆运输能力而盲目扩路,但可以采取简便易行的措施弥补不足。比如,可以采用砂石路面结构铺装路肩,以利于两车相会。对没有条件铺设路肩的地方,可以每隔一到两里路设置一个错车道。当然更为重要的,有关部门要深入农村开展行车法规和文明礼仪教育,完善各种会车、弯道、减速等警示牌,增加必要的监控抓拍设施,营造一个安全、方便的乡村行车环境,别让春节“村堵”成为乡村“常见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