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后年轻人离家返工空巢老人心被掏空了

来源:现代金报  浏览:683次 时间:2016-02-17  

  春节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意味着团圆和欢聚。

  但短短七天假期过后,年轻人又将离家返工。这种团圆过后的孤独,对于品尝了欢聚的老人和子女们来说,更显苦涩。

  这两天,记者走访了园丁社区、桑菊社区、黄鹂社区等多个社区,发现过个年心境大变的不仅仅是老人,还有外来务工人员等。

  □通讯员 陈娇娇 周慧 记者 王莎 叶萌茗 朱琳 吴依滢

  空巢老人寿阿姨

  节后心情 孤独

  过完春节儿女一走

  寿阿姨说“心被掏空”

  这两天,园丁社区的寿阿姨不想说话,也没个笑容,更没胃口。

  在此之前,也就是春节前一个月里,她还天天去超市菜场跑进跑出置办年货,碰到隔壁邻居总是笑呵呵地说:“儿子媳妇过年带孙子一起回来,我得多备点菜!”

  从除夕到正月初五,寿阿姨家欢声笑语,儿孙绕膝,尽享天伦之乐。初六,儿子一家回杭州工作去了,家中又只剩下寿阿姨一个,突然的冷清让她相当不适应,用她的话说:“这么一下子全走了,我这心就像被掏空了,一个人连饭也懒得做了,只好把电视机声音开到最大,多少能缓解些孤独。”

  60多岁的朱阿婆也和寿阿姨一样,正被春节过后的寂寞折磨着。

  朱阿婆和老伴住在白鹤街道,两个女儿都嫁到了外地。平时朱阿婆的生活就是早上锻炼锻炼身体,买菜做饭,剩余的空闲时间就看看电视,与老姐妹跳跳广场舞,不过她最喜欢的还是参加社区活动。前天,社区组织了一场闹元宵的活动,可社工小吴却发现朱阿婆没来。活动一结束,小吴就去了朱阿婆家,发现她在家里郁郁寡欢。

  原来,今年朱阿婆的两个女儿都回来过年了,加上外孙外孙女,年夜饭满满当当一桌人,边吃边笑,好不热闹。可是,这样的热闹只持续到正月初五。“过年那两天,家里好多人,还有小孩子吵吵闹闹的声音。可他们走了以后,声音没有了,感觉房子都冷了。”朱阿婆说,“真是不适应啊。”

  ■心理师开药方

  春节前后老人心理落差大

  儿女要多打电话问候父母

  “相比起年轻人,老年人春节后的心理落差会更大一些。”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赵丽波告诉记者,老人对子女的依赖更多体现在心理上,过节期间举家团圆,老人心情愉快,而节后重回“空巢”状态,前后反差容易让老人在心理上产生失落感。

  面对这种落差,赵丽波建议老人们走出去,多和身边的老人聊聊天,将自己内心的失落感宣泄出来。社区也可以组织老人参加一些集体活动,让老人的生活重新充实起来。

  “子女也应该在这个时候,多给老人打打电话,聊聊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多说些高兴的事情。让老人觉得孩子心中还有父母,而不是像走形式一样过个年。”赵丽波说。

  烧烤摊老板娘小段

  节后状态 不舍

  难舍老家的两岁女儿,节后回甬是苦涩的离别

  这几天对于湖南娄底人小段来说,有些难挨,从年根那会儿迫不及待回老家过年,到现在返甬打工,过去了10多天,小段却觉得只过了10多个小时。

  小段1990年出生,只要不逢上刮风下雨大寒潮,她和老公就在江东区宋诏路上摆夜宵摊,主营烧烤,全年无休。

  从晚上7点开始出摊,搭个简易的挡风篷,营业到凌晨4点,回到家蒙头大睡已是清晨5点了,再到次日下午一两点,小夫妻俩又得赶紧起床去进货,准备第二天的营业。

  昨天是大年初八,记者联系上她时,小段正在老家和2岁多的女儿在一起,咿咿呀呀的嬉闹声在话筒边响起。

  “今年等元宵后再来。”这是小段第一次和老公一起,在老家能待这么久,之前他俩还在私企上班年初五就要返岗,正是因为团聚时间太少,也没赚太多钱,之后夫妻俩决定自己干起烧烤摊。

  小段说,自从女儿2013年出生后,她就没养在身边,丢给了老家的婆婆带。婆婆没有收入,他们夫妻二人每月寄回2000元生活费,供公婆和女儿用。“吃喝拉撒都在这里面,如果碰上感冒发烧啥的,可能还要添一些。”两人在宁波还租房子,日子过得拮据,临近回来开工,小段已经有些惆怅:“上有老下有小,压力确实是大啊!没办法,为了小孩,只能先对不起她,等以后有条件了,再多聚聚。”

  还好,小段看得开,虽然摆摊的日子辛苦,但她不放在心上,说实在想女儿的时候,就会回家看看,只是每次离开前,觉得比没回去过还难受。

  “有一回,婆婆抱着她来火车站送我们走,小手一直拉着我不肯放,哇哇大哭,我真的受不了了!就像现在,看我老公已经在买回程的火车票,我就尽量不去看,不去想,能在家多待一会儿也好。”小段失落地跟记者说。

  ■心理师开药方

  带着梦想返岗,多和正能量的人接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对于外来务工人员来说,这一点他们体会更深。”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褚平儿说,无论是哪个工种,本地人还是外来务工人员都在春节后会有一种倦怠感。

  褚平儿建议外来务工人员带着自己想要实现的目标回到工作岗位上。同时,不要消极等待这种回到岗位上的失落感、倦怠感消失。“工作中,总能遇见有正能量的人,这类人会感染你带着干劲努力工作的。还可以多给老家的人打电话。”

  嫁到江西的象山姑娘小刘

  春节难题 难融婆家风俗

  风俗饮食不同,跟老公回家过年险些离婚

  小刘是象山人,今年31岁,结婚4年。提起过年,小刘是一肚子委屈和烦恼。

  结婚以来,每年春节小刘都和丈夫桂先生回老家过年。第一次去丈夫老家江西过年,小刘还觉得蛮新鲜,毕竟自己是以新媳妇的身份去,保准会得到公婆的重视。

  可是,到了老家后,小刘却有些不习惯了。桂先生家人特别喜欢吃辣,几乎每道菜都是辣的,公婆热情地烧了鸡肉、鸭肉、狗肉、牛肉、羊肉,但对于喜欢吃海鲜和蔬菜的小刘来说,大鱼大肉却吃不消。

  按照桂先生家的习俗,大年初三那天,亲戚之间是不能串门的。“最让我抓狂的是,大年初三正好是我的农历生日,老公连生日祝福都没有了,更别说给我过生日了。”也正是如此,在随后的几年里,小刘总是非常害怕过年,如果不去丈夫家过年,丈夫会生气。婚后第二年,因为小刘不愿意去江西过年,夫妻俩闹得不可开交险些离婚,在双方父母劝说下,两人才和好。为了照顾妻子的情绪,桂先生也考虑过把父母接来象山过年。可是,他父母年纪大了,说不习惯这边的饮食也不愿意过来。

  小刘说,很多人都喜欢过年,可是她一提过年就心烦,抛开饮食和习俗差异不说,就因为当地的习俗,她已经连续四年没有好好过个生日。“回趟家也非常不容易。”小刘说,今年春节,她带着儿子回了江西过年,单趟就要开10多个小时车程,全程都是她自己一人在抱小孩,过了个春节回来,儿子瘦了,她和丈夫也是累得够呛。

  “其实我父母也希望我留在身边过年,但为了顾及我老公的情绪,这四年来,我父母极力劝说我去丈夫家过年。”小刘感慨说,“过个春节,我和老公的矛盾突然多了起来。”

  ■心理师开药方

  提前告知可能出现的问题,多理解多沟通

  褚平儿告诉记者,夫妻间的矛盾并不是一时突然迸发出来的。春节更多时候是两个家族的一个节日,风俗习惯、生活习惯有所不同,这也是非常正常的。

  夫妻两个人可以在年前就商量好在谁家过春节,将可能出现的情况提前告知,“男方对妻子要更加的包容,这个时候妻子也要学会去理解丈夫及其家人。结婚前三年是磨合期的重要阶段,两个人要用最真诚的态度去沟通和交流,用爱守护对方。就算出现很多意料之外的状况,两人也能很好的去处理。”